孩子写作业拖沓,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同样的难题,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特别是在上小学以后,听课和写作业的时候小动作太多,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最为明显,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父母又该如何引导教育?先来了解一下注意力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注意力并不仅仅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坐得住、静得下来”。事实上,人的智力构成有五个基本因素,而注意力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力是一种人为的意向活动。它虽然不像认知力那样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但它又和各种认知活动紧密相关,同时起着主导的作用。众多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总是和注意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注意,人们才可以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感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没有注意,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失去控制,因为自己的各种智力因素,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得不到注意力的支持,也就没有了支撑下去的动力。由此可见,注意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注意力又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注意”,能够成为古老而又永恒话题的原因。并不是只有父母焦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其实我们成人也常常被注意力的问题困扰,这是人之常情。只是作为父母,与其焦虑孩子的注意力的问题,不如更加清晰透彻的去做学习、了解“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三心二意”。孩子三心二意的样子,是因为孩子“注意”的特点与成人不同1、孩子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会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有自己倾向选择。人注意到的对象不一样,接受的信息也就不同,也就是因为注意的指向性,孩子和我们的关注点才会不一样,也就成了我们眼中的三心二意。2. 孩子的注意力具有集中性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方向”上活动时,心理紧张强度,当我们越是对这个方向上的事物越是紧张,意识就越强,自然注意力就越集中。所以“方向”对注意力的影响很大,理解孩子心理活动关注的方向,就能很好的引导、调整孩子意识的强度,就能引导孩子的注意力。注意的种类功能有哪些?了解注意的功能种类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引导孩子注意力的时候,少走弯路、错路,不用着急上火的手忙脚乱,能够直接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源头,更好的帮助孩子。基于上述注意的特点,在教育学上根据注意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又将注意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注意,是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或是他人的要求,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件事物上,以达到某个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也称“有意注意”。另一种是被动注意,是客观事物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吸引了人的注意力,地是人可以随意地、不费劲地把注意力转向和集中到这些事物上,不需要自觉地、特别地努力,我们也称作“无意注意”。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又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注意的功能:1. 选择功能:即人在支配自己注意力的时候,会选择符合自己当前活动需要、要求的信息,同时避开自己不感兴趣的,这是注意力的首要功能。也是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方向。2. 维持功能:是指人会将自己选择的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3. 调节监督功能:即认为的控制心理的注意朝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排除其他对自身的干扰,保障注意的有效进行,也有利于我们及时调节矫正孩子的注意。如何因材施教的利用“注意力”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发展?1. 用游戏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家长要在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多种游戏的方法积极锻炼孩子的有意注意。比如与孩子一起,不带任何目的边走边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能够像闪电一样。可以在眨眼的功夫,即01~04秒之间,揽尽眼前的事物,因此当你用中等速度穿过房间、办公室、教室时,便可以大致记住看到了什么。这时候家长可以一边回想一边与孩子分享自己看到的事物,最好写出来,然后对照补充。又或者带孩子出去时,看到马路上疾驶的汽车,和孩子一起记车牌号码;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和孩子一起回想其样貌特征;看到路边的大树和高楼,回想其棵数和层数;看到广告牌,回想其画面和文字等等。俗话说“心明眼亮”,父母经常和孩子进行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有有效锻炼孩子的视觉灵敏度,更在无意间增强了孩子的瞬间注意力。2.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①加强孩子对学习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顾名思义,有意注意就是有目的的注意,因此家长应该明确告知孩子当前应该做的事情,孩子对学习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的理解越深刻,而完成任务的愿望以及目标感也就越强烈,这样就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②合理组织孩子的学习活动家长可以及时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
孩子不爱学习做题总是拖拖拉拉,怎么才能改掉坏习惯?
谢谢邀请。1、通过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讲清其中的道理。2、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时间段,不能太着急。3、看到孩子进步时,要及时地鼓励。
孩子学习成绩差,不爱学习,做事喜欢拖拉,胆小,有什么方法或者培训之类的能够解决?
首先,重中之重,家长要明确,你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因为贪玩等其他原因导致孩子不爱学习的。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在学习上没学会、学不会,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解决这问题的根本原因还需要“以学习带动学习”。具体看可以这样做:选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科目,让孩子把这个科目学好,这个科目的成绩上来了,孩子会重拾对学习的信心,进而带动其他学科。具体可以参考我的主页专栏,有非常简单具体的解决方案。
拖延症患者怎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一位拖延症患者,对拖延症都有着深刻的体验,深知拖延症的危害。拖延症患者的结局往往是两种可能,要么在拖延中堕落,要么在拖延中觉醒。对于教育来说,身教胜于言教,自己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如果一位拖延症患者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会有足够勇气走出来。记得有个新闻说,有位爸爸因为女儿嫌弃他长得胖,不愿意爸爸送她上幼儿园,于是这位爸爸痛下决心减肥,三个月减肥成功。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必须自己拥有良好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你最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必须是你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你最想孩子拥有的习惯,必须是你已经拥有的习惯。这样,你才能感同身受地教育孩子。我曾经也有拖延症,为了教育好孩子,在老婆怀孕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立下决心,养成写作和晨跑的习惯,非特殊原因,必须每日坚持。等孩子懂事了,他就会看到,老爸的这两个习惯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如果能够取得一定成绩,那么将是对坚持的最好的诠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