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你自己摸索出来的,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输入,然后是输出。比如学英语时,“听”和“读”就是输入,“讲”和“写”则是输出。我们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或者输入远大于输出。这就使得知识只是在我们大脑里溜达了一圈,不会留下太多印象。这样即便学得再多,效果也并不明显。比如读书,一个每月读3本书、输出3本书的人,和一个每月读10本书、输出0本的人,虽然后者读得多,但从实际收获而言,前者要远高于后者。真正有成效地学习,是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具体可以遵循下面4个法则:法则 1: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输入效率很多人由于阅读学习效率低下,使得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输入上,从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输出。比如读一本书,别人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而你却要十个小时,你自然无法再抽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进一步的思考、整理,所以常常是看一遍就结束了。这种没有输出的阅读,很快你就忘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想要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抽点时间学习一下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这样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帮你缩短输入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帮你在输出的时候快速查找和梳理内容。法则2:反复使用、输出信息,才能打造长期记忆一个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如果不去反复使用输出它,这个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因为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会先临时保存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区域2~4周。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我们不去使用这个信息,大脑就会判定它为不重要的信息,信息就会被清理,也就是遗忘。我们只有去“反复使用”,输出这个信息,大脑才会判断这个信息是“重要信息”,将它挪到挪到“颞叶”区域,进行长期储存。这个反复使用的标准是指,从信息进入大脑中的时间开始计算,两周内使用3次以上。且反复使用的重点是使用,而不是反复。比如背单词,相对于一遍遍的重复阅读(输入),有针对性的对学过的这些单词进行测验,练习输出答案,记忆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输入与输出不是一次就行的,知识的掌握需要透过循环往复的输入和输出方能牢固。输入与输出之间,要保持一种螺旋阶梯式的动态平衡,如此才能实现自我学习、成长的目标。法则3: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为3:7学习没有成效、没有成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输入>输出”,也就是输入过剩、输出不足。比如我们很多人读书的时候,经常是看完就把书扔一边了,所以出现看了很多书,依然没什么收获和长进的情况。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亚瑟‧盖兹(Arthur Gates)实验证实,用30%的时间学习,用70%的时间回溯、练习,成效最佳。比如读一本书要花费一个小时,那看完之后还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来进行消化。比如回忆一下主要内容,思考一下书中的内容可以怎么用,写一写读书感悟,给他人分享一下这本书等等。法则4:输出的结果需要反馈,以指导接下来的输入对输入的内容输出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输出的结果进行检视和反馈。就像考试,考完了还没有完,还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检讨、复习,如此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以前的错误、修正前进的方向、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一来,我们肯定会比以前有进步,这就是反馈的作用,它会进一步促进自我成长。反馈的方法有自我检视和请教他人,可以先自我检视,然后再请教他人。先自己对实际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或者自我自答,找出问题,然后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请教那些比自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如老师、前辈、专家等等。
怎么能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感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都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别的孩子身上成功的经验,不见得就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强行套用,很可能非但起不到正面效果,还会起反作用,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关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一点是家长们必须明确并了然于胸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只存在学习能力发挥不足的孩子。所以,说的再直白些,家长要做的是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把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因此,这个提高也只能是加了引号的“提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都不喜欢孩子玩手机,对于手机里的各种游戏和App,也更不会刻意去教孩子如何应用。但是,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偷偷摸摸拿着大人的手机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咱们成年人都不曾用过或者说不会使用“实用技巧”。可能他某款游戏会比你玩的更好,也可能某个App比你用的更溜。总之,这些都是在你没有进行指导的前提下人家“无师自通”的。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当你感觉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不足时,背后的真相只是他对这些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给他时间,没有哪个孩子会学不会。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如果不是在年少时偷偷翻墙进入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去机器上各种“作”各种“淘”,也不会有今天的微软出现。作为家长,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绞尽脑汁去做孩子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只要你能够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发挥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相信取得好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学习兴趣如何激发,这是每位家长自己应该考虑的事情。只要你能好好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耐心地有的放矢地去施展自己的策略,相信孩子会一天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让孩子轻松进步很大?
轻松学习,进步很大,这是一个伪命题。学习之所以被称之为寒窗,就是有吃得苦中苦的意思。但是对孩子来说,如果真正调动了内心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不断突破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不会认为那是辛苦,反而觉得乐在其中,自然而然就显得轻松了。平时家长要用平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立好规矩,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在小学阶段坚持进行有效陪伴,特别是一二年级尤为重要。整个小学阶段习惯养好了,成绩自然不差,进入初中就相对轻松。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经常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才学习。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氛围造成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生怕孩子学习落后,孩子动作慢一点,就忍不住的催促孩子。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去指指点点纠正孩子。认为督促的越多,孩子学习越好。但经常事与愿违。督促的越多孩子就越缺乏主动性,认为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情,在学习上感觉不到幸福,就消极怠工。那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呢?一、要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学习的意愿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做的是注意观察孩子的好奇心,善于利用好奇心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 主动是孩子学习的内驱动力。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他才能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家长在平时可以看一些孩子需要看的书,当孩子在家时可以热烈的讨论书里面的情节,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主动询问时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究书中的内容,并及时与孩子进行讨论。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大的勇气走向成功,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研究表明多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是促使儿童认真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当孩子受到成人的赞扬时,就会把赞扬变成一种动力。要多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认可自己。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合乎水平的要求,使孩子经过努力完成。通过这样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会发现孩子总是有一门课程学的非常好。就是因为孩子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让他们感受到了努力成功的滋味,进一步加强了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对孩子来说就不是负担了孩子也不会觉得学习累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比较深远。孩子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一旦立下学习的规矩,就要严格按照规矩行事,使孩子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后,就不需要家长催促孩子也会主动去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