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如何突破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学习压力学习困难:高原现象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专家提醒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蘼,食无味,睡不香,课堂听课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这种现象是极其有害的,主要是由于心理疲劳引起的。处理得不好,会影响自信心,带来不良后果。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尤其是高考,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会有再学无用的错误认识,放松甚至放弃复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 高原现象是可能由于学习动力不够,知识结构有局限,运用能力不够。“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 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一开始速度提高较慢。考 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使得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做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建议面对高原现象要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在学习方法方面。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 其次,个人意志方面。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保持强劲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 服“高原现象”。 第三,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学习中高原反应指什么相关了解点第10点
青藏高原海拔高,含氧量低,第一次去青藏高原读书或者上大学的朋友可能会有高原反应,但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出现的反应也不一样。因为青藏高原上的很多学校和大学都在海拔比较低的城市比如西宁和拉萨,这两个城市海拔都在2200到2500左右,所以提前准备点高反药物,多适应几天就好了。
海拔多少米会有高反?海拔四千的地方会不会很严重?
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度会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人体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一般来讲,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大部分人经过3~10天的休息和适应后症状逐渐消失。
高山反应和高原反应有什么区别?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山反应是由于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是缺氧的一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