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曾记录过位于中国西南一隅,从战国持续到汉代的地区政权——古滇国。 汉武帝元封二年,楚王味羌族降汉。《史记》虽然有汉“赐楚王印以长其民”的记载,但由于长期缺乏史料,除1956年出土的楚王金印外,考古实证资料也不多,“古楚国”一直很神秘。
半个世纪后挖掘
河泊所遗址又有新发现
“我们以前的墓地考古工作做得比较多,但石寨山大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是找村落找古村落,结合大面积调查大规模勘探局部考古发掘工作。 ”蒋志龙说,河泊站的重要成果基本上是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开始后才发现的。 “河泊所首次大突破发生在2016年-2017年,在西王庙这个地方发现汉代村落滇期村落,以及商周村落,时间跨度很大。 ”
2018年,在河泊所村东的台地3号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瓮棺柱坑类遗迹和其他遗迹现象。 2019年初,在台地3以西汉代废弃的河道灰坑中,考古人员对清理后的土样进行水洗,发现了包括“滇国相印”在内的一些封泥。 “滇国相印”封泥的发现,不仅再次证实了古滇国的真实存在,而且汉中央政府设立益州郡,给予滇王印,弥补了滇国有效行政管辖记录的缺失
封泥,是官印被泥盖作为实物和木制派封检验的凭证,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 当时的公文都写在木简竹简上,其中有些属于“涉密文书”。 写完后,放入箱子,用线覆盖,用泥块覆盖要点,发件人在封泥上盖自己的印章。 这类邮件一般看完之后烧掉,焚烧过程中木简被焚烧,封泥反而烧得硬了,保存了下来。
“在对河泊所遗址的最新挖掘中,我们发现了500多块封泥。 除了益州太守的封泥外,还有助于州郡所铁县的长官封泥。 如《滇池长印》。 汉代,令在大县,长在小县,表明当时滇池是益州郡管辖的小县。 此外,他还表示滇池在汉代由专人管理。 公元前109年以后,像中原地区一样,进入了中央王朝郡县制的管理。 ”
蒋志龙介绍,目前益州县辖下24个县中已发现18个县官印封泥,“不排除未来还会发现6个县的封泥。 除官印外,还附有一些私印的封泥,我推测这些私印是官员的名字。 这些内容在当时《史记》 《汉书》 《后汉书》甚至《华阳国志》中也没有记载,但这些发现填补了较大的空白,使我们对这一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
滇池下面有遗迹
西汉时期的滇池比现在小
挖掘出来的派遣职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