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怎么学习最重要,但是当时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
“如果让你回到校园时光,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袋里其实是一片空白的。
一阵空白后,吞吞吐吐的从嘴巴里吐出“我想要更努力点读书吧。”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吐出这句话。
直到从他们的嘴里我也听到他们,思考些许后吐出的“认真读书啊!”
1.往上走很累,往下走更累
贼贼歪的富婆
我很少觉得后悔。
但那几次是真的,觉得心里为自己惋惜。
我记得我高考前一个月,我看了三百多集的海贼王。
我是不太喜欢为难自己、为难别人,比较懒惰也比较佛性。既然考前强度压迫会更难受,要补充的知识更多还会混淆原有的认知体系,还不如就那样。
大学读的是一所本二头的学校。父母都是老师,教师圈的交际嘛,总是觉得我会有点儿可惜什么的。可是我并没有觉得后悔。
是什么让我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人开始感到有些后悔呢?
在大三时候,有很多小组形式的实践作业。
某次团队实践,我担任了队长。
其一、因为一个队员表现很好,我当面把额外加分的项给她。也许是因为这样,导致这次一些人的心态不是很健康。
队员会刻意在我面前表现甚至告状,谁的任务做到什么地步了,谁没有做,谁怎么样怎么样。
其二、一星期的时间,我很清楚其实他们每人分配到的任务不难。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完成三到八张PPT。
可是大三了,整天碰电脑手机的他们连PPT的超链接都不会弄!还得我一把手一把手的教。
我开始为我自己感到惋惜,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自认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大有人在。
并不是苛求自己一定要是被带领下成长,但是至少比较希望是在一个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环境下。
在这样的环境下,变成了我一个人在拉动小组,而我所获甚少。(按照游戏中的话可以说,奶得很辛苦吧?)
(图片来源网络)
我总是想,如果我当初努力点。是不是就能有一个更好的气氛,更好的环境让我去成长。
很少有人喜欢应试教育。大家都喜欢刷微博吃瓜娱乐圈。
但学习多少是对工作能力、情商、努力程度的体现。
如果当初高考努力一点,上个本一的学校,周遭的氛围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在大学四年的日常里,我经常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才:“原来可以这样噢”~
所以现在很相信那句话:往上走也许会觉得累,但是往下走、更累。
因为下面的人,办事比你还没效率,内心比你还玻璃。
2.站在看得到你背影的地方
林斯特
工作之后,我遇到了她。
我在深圳工作,她在香港读研。
一直以来我都是对自己比较自信的人,然而相处时间越长,我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浅薄。
我开始害怕,害怕她在我身上再也看不到闪光点。
看她公众号上用英语写着满满的法律类干货;
看她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毫无障碍的交流;
看她拿到她们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我为我女朋友的优秀感到骄傲,
我为我的无能感到担忧。
当我们就某一个事展开争论的时候,我才刚刚阐明了我的观点,就被她用机关枪般的语速和紧密的逻辑粉碎了我的观点。
当她告诉我,我们一起来学习法语的时候,我连答应的勇气的都没有。
因为我连英语都学不好。
万一一起学习之后,她都可以自如地使用法语了,而我还读不清楚单词。该怎么办?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今年她开始实习了,她可能要留在香港。
而以我的能力,并没有办法到香港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没有办法到香港生存下来。
我们的未来,道阻且长。
我时常想,如果我当初更认真一点、再努力一点......
但是,有一句话很打动我“我是真的怕追不上你的人生,但也绝对不会说请你等一等"
以及
“我无法与你并肩,但至少,我要站在能看到你背影的地方。”
我不希望一年后的自己,又因此时的自己没有努力而后悔。
我也是个女生。
(图片来源网络)
3.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油头star
从什么时候开始后悔的;
大概是看到其他大学里,那大得无比的图书馆开始吧?
大概是参加了别的学校的社团的时候,发现原来社团还可以这么有趣开始?
其实大学的时候,总是安慰自己,虽然大学没有特别好但是也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珍重的人。
真正觉得自己当初应该再努力一把,是在第三次换工作的时候吧。
毕业之后,我用了整整半年在尝试自己真正适合且喜欢的职业,尝试到第三份时候,开始感觉到疲倦和慌张。
因为我发现我能尝试的的工作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而我喜欢的职业却连一只手指头也不敢竖起来。
我时常想如果当初更认真一点,再多读一点书,上了一所更好的大学,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是不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是不是离自己更喜欢的职业更近一点,而不是连自己喜欢做什么都不能确定。
工作之后,生活开始变得不如从前生动,不如从前自由。我们会遇到很多阻碍,遇到更多成年人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开始变得焦虑。
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真的掺杂着生活不公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我们意识到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的。
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如果当初在努力点就好了。如果当初更认真点就好了。
一点点,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的状态,也或许不会,我们没有办法预知,但是当初如果没有用尽力气,就会感到遗憾和惋惜。
我们仍然可以在社会中逐步成长和学习,但是时间成本确实增加了,我们要用尽两倍或者三倍的力气去弥补。
不过现在也不迟。
仅以此篇送给所有还正在享有校园时光的你们,初中也好,高中也好,大学也好,你们都正在以相对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取知识。希望你们尽全力,不留遗憾。
上大学才认真学英语?
学习是没有早晚之分的,至于词汇量不够,这方面平时就要多背单词。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单词背了总忘,我自己觉得背好单词需要把单词实打实的用到交流中去,也就是边背边使用,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单词的印象,相当于一直在反复记忆。
我推荐一个方便平时交流英语的APP,叫外文在线
里面有几大基础功能:
1、一起看剧,囊括上千部欧美优质高清电影美剧,观看时可以开启中英切换,边玩边学,潜移默化提高英语水平
2、英语派对,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加群,用英语交流,谈天说地,培养自己的日常语感
3、找ta说英语,根据你的英语情况自由匹配好友进行语音聊天,不仅锻炼自己的日常交流,更大大提高自己的日常英语水平
4、欧美在线,如果平时还想了解国外的新鲜资讯,可以在这里看到国外有趣的短视频,学习之余的放松也可以提高英语哦。
在应用市场就可以搜到,下载之后输入口令码233就可以开始娱乐学英语之旅啦。
我们学英语仅仅是为了应试吗?
首先跟感谢头条官方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在英语行业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具体如下:
学英语不是为了任何的考试、升学,学英语是为了交流,为了学习另一种文化中值得借鉴的优点。
很多人讲学英语没用,也有人被英语折磨的痛苦的度过学习时代,现在回头看,我觉得很多人学英语的动机不明确。最好的方法是学校里开几门外语,你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一个。你可能因为喜欢看机器猫,然后去学日语;可能因为喜欢苏菲玛索学习法语;可能因为喜欢看美国大片去学英语。
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都是因为要用某一门语言采取学些的。比较可悲的是,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所以统一教授英语,于是,大量的人对学这么外语没有任何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自然很难获得好的学些效果。任何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都是可悲、可惜和错误的,只有生活才是唯一和真正的目的,不仅英语,其它学科也一样。
不要试图像学习物理那样,凭借自己的智商,不付出时间而学好英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像我一样的理科生,物理数学很好。学好物理之类的知识的秘诀在于你只要真正理解了各种概念和其中的逻辑联系,一般的考试对你来讲知识体力劳动而已,所有的考题不过是去掉不同的已知量求解某个关联的量而已。当然,您也别拿奥赛题和我抬杠,那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总是有很强的规律性。
但是,这样的方法对学习英语是完全无效的,因为英语这样的语言学科,虽然也总结出来语法作为语言的规律,但你根本不可能只靠学好语法就学好一名语言。
学习英语或者说任何一门语言,必须首先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资源
人大脑中管理语言的部分是在1岁左右逐步发育的,这段时间,由于不断地母语的刺激,大脑中慢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所以,一直有观点认为,不同种族人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是由于母语影响造成的。
一旦语言功能发育之后,母语就已经内化成你大脑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再像掌握母语那样去学习一门外语,反而母语会成为你学习新语言的最重要的障碍。既然学习母语,在父母每天都和自己的孩子不断地说话的情况下,宝贝也至少要一岁以后才能咿呀蹦出来简单的词;那么学习一门陌生的,几乎没有语言环境的语言,怎么可能像那些不良出版商所宣称的:“学单词不用记,60天掌握XXX”等等骗人的鬼话。
所以说,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特别在初期,必须用大量的听说,在纯英文的环境中学好英语。
不要迷信某种方法,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学习英语的这十几年,不知道买过看过多少书,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上来就说是某种绝技,可以快速提高英语水平:骗子,赶紧扔了;
2)英语教材:比如新概念之类的,其实都差不多,有一套足够了,千万别换来换去;
3)应试的书籍:对于应付考试是有效果的,但是请回到第1个观点,其实对于真正学好英语没什么用。
以上就是关于学英语是否是为了考试的所有内容,如果大家有关于英语的问题可以直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我或者给我留言,我看到将会第一时间回复大家,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和信任。
英语课标必背知识点?
新课标英语必背的知识点有英语的音标,英语的语法,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的新课标英语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遇到与外国人对话的时候,要能说得出英语。这些知识点都必须掌握考试的时候,特别喜欢考。
关于【英语怎么学习最重要】和【但是当时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