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夏茶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深度。深茶叶老了,影响味道。浅茶叶不能充分利用。如果采摘好夏茶,将促进茶园的管理和保护。”。7月10日,在资阳县浩平镇茶园,县茶叶开发中心技术骨干邱红英冒着烈日,为茶叶企业员工讲解了采摘夏秋茶的注意事项。
1989年,不满20岁的邱红英从安康农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茶叶研究所开发名优茶。当时,用机器泡茶的技术并不流行。
“资阳县茶叶研究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购买的两个电动煎锅是最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我们只能为其他配套设备如烘干机制造自己的加工设备,以开发资阳银针。”邱红英说。
1995年,邱红英从茶叶研究所调到县茶叶局从事技术推广和培训。在这一年中,她花了200多天在各个城镇和村庄与企业和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当时,邱红英发现许多茶农不懂技术,茶园的产量普遍较低。
[新闻早报]
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邱红英教授茶农将茶园管理标准刻在竹竿上,并写了一篇题为“一根竹竿可以管理所有茶园”的文章。这种创新方法赢得了资阳茶农的赞誉。城关镇和平村的茶农朱元军说:“邱先生教的方法非常简单,容易记住。”
过去,黄谷镇拉竹村的茶叶加工厂由于其加工技术较低,生产的茶叶残渣较多,呈黄色,无法以良好的价格出售,导致企业常年亏损。邱红英多次到现场教授加工技术。在她的指导下,该厂茶叶质量迅速实现飞跃,销量逐年增加。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近年来,邱红英为茶叶行业进行了500多次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了近3万名茶农和1400多名专业茶农。同时,她在全县12个乡镇领导建立了资阳毛尖培训基地,为资阳县茶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其中,有80多人在省、市、县获奖,4人获得陕西省技术专家称号,1人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2人被评定为资阳县资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正如邱红英所说:“我是茶镇的女儿,为家乡服务,我的使命是光荣的。见证和参与家乡茶产业的发展,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也增强了我继续探索茶技术研究的信心。”
如今,资阳富硒茶产业正在发展壮大。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25.7万亩,茶叶企业400余家。茶叶生产经营人员近12万人,综合收入55亿元。
发表评论